百家姓_ 郑的意思-郑字五行属什么-郑字取名的寓意-郑姓起源、解释、历史名人-起名网-提供新生宝宝起名
郑姓渊源名人
拼音:zhèng
结构:左右
部首:阝
简体笔画:8画
五行所属:火
是否常用:1
繁体字:["鄭"]
起名笔画:19画
五行解释:
姓氏起源

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

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历史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郑姓历代名人494名,占名人总数的1.09%,排在名人姓氏的15位;郑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31%,排在第12位;郑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23%,排在第18位。

郑国,战国,不详,新郑,水利家。

郑当时,西汉,不详,陈县,历任侍郎、太子舍人。

郑吉,西汉,?-前49年,浙江绍兴,将领,护鄯善以西南道使者  。

郑兴,东汉,不详,河南开封,经学家。

郑众,东汉,? - 83年,河南开封,郑兴之子,经学家、官员、名儒,世称先郑、郑司农。

郑崇,东汉,不详,山东高密,汉代尚书仆射。

郑弘,东汉,?-86年,会稽山阴,郑吉从孙官至平原国相、太尉。

郑玄,东汉,127年-200年,山东高密,经学大师。

郑道昭,北魏,455年-516年,河南荥阳,书法家。

郑愔,唐代,?- 710年,河北沧县(属沧州),诗人、宰相。

郑虔,唐代,691年-759年,河南荥阳,文学家、诗人、书画家。

郑珣瑜,唐代,738年-805年,河南荥泽(今郑州市),唐代宰相。

郑余庆,唐代,748年-820年,荥阳,北郑相。

郑絪,唐代,752年 - 829年,荥阳,南郑相。

郑注,唐代,?-835年,绛州翼城,工部尚书,凤翔节度使。

郑瀚,唐代,776年-839年,荥阳,敢言不讳,迁考功员外郎,累迁右补阙 。

郑覃,唐代,?-842年,河南荥泽(今郑州市),郑珣瑜长子,唐朝大臣,官至太子太师。

郑朗,唐代,?-856年,河南荥泽(今郑州市),郑覃之弟,宰相。

郑畋,唐代,825年-883年,荥阳,宰相、诗人。

郑从谠,唐代,?-887年,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郑余庆之孙,宰相。

郑延昌,唐代,不详,荥阳,官至尚书左仆射。

郑买嗣,唐代,?-909年,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大长和国国君。

郑光业,唐代,不详,不详,状元。

郑谷,唐代,约851年 - 约910年,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郑獬,北宋,1022年 - 1072年,江西宁都,状元。

郑樵,两宋,1104年-1162年,福建莆田,史学家、目录学家  。

郑芝秀,南宋,不详,贵溪(今属江西),人称文章伯

郑会,南宋,不详,贵溪(今属江西),宋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郑光祖,元代,不详,山西襄汾,杂剧家、散曲家。

郑廷玉,元代,不详,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戏曲作家。

郑公智,明代,?-1402年,江浙行省台州路宁海县(今浙江宁波),早年师从方孝孺,以贤良被举荐,担任监察御史有声名。

郑和,明代,1371年-1433年,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航海家。

郑成功,明末清初,1624年-1662年,福建泉州南安,民族英雄。

郑燮,清代,1693年-1765年,江苏兴化,诗人、书画家,即郑板桥。

郑之侨,清代,1707年-1784年,广东汕头,湖广安襄郧兵备道。

郑复光,清代,1780年-约1853年,安徽歙县,物理学家。

郑坤,清末民初,1885年-1914年,广东梅州,民主革命义士。

郑作民,民国,1902年-1940年,湖南新田,国民党将领。

郑廷珍,民国,1883年-1937年,河南柘城,追赠陆军中将。

郑少愚,民国,1911年-1942年,四川渠县,抗日英雄。

郑振铎,现代,1898年-1958年,浙江温州,社会活动家、作家。

以及三国魏末年至西晋官拜兵部尚书的郑冲;唐代“南湖三先生”郑露、礼部侍郎郑庄、光禄大夫兼兵部尚书郑淑,唐代常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的郑启;北宋官至侍郎郑闳中;南宋官至兵部尚书的郑磐石,永嘉的龙图阁直学士郑伯熊;元代官拜朝散大夫兵部侍郎的郑锐,嘉兴学者郑忠;明代在武英殿被赠太子大傅的郑纪,礼部尚书郑沂;清代名士郑宏;出将入相的郑惟见,官至大子大保的郑子威,金华的资政殿大学士郑则中,严州的国子监丞郑彦,杭州学者郑圭,司农郑伯良,刑部侍郎郑群,龙武将军郑遇鼎,武英殿赠大子大傅的郑荣茂,户部侍郎郑清海,云南按察司郑清溪,人瑞郑仁表,著书的郑锷、郑敬仲等。

注:南宋理宗皇帝曾御赐金字对联给郑会,联语云:“杨柳池塘春意,簪缨诗礼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