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是什么意思,夏侯字起名寓意,夏侯五行属什么
夏侯姓渊源名人
拼音:xià
结构:上下
部首:夂
简体笔画:10画
五行所属:火
是否常用:是
起名笔画:10画
五行解释:出外吉祥,小心爱情厄,多才贤能,秀气温和,中年劳,晚年隆昌。
拼音:hóu,hòu
结构:左右
部首:亻
简体笔画:9画
五行所属:水
是否常用:是
起名笔画:9画
五行解释:清雅多才,理智充足,中年平凡,晚年吉祥。
姓氏起源

夏侯,汉族复姓之一。

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夏侯姓男孩名字大全
夏侯姓女孩名字大全
历史名人

周朝

东周战国前475-221年洛阳

【夏侯章】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孟尝君(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舍人。

汉朝

西汉前206-公元8年西安

【夏侯婴】

西汉沛县人,开国功臣。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从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夏侯灶】

其父夏侯婴去世后,继承了汝阴侯爵位。死后谥号“夷侯”。

【夏侯信】

夏侯婴玄孙之子,长安大夫。西汉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被汉宣帝刘询诏复家 [3]  。

【夏侯都尉】

西汉经学传述人。《尚书》夏侯氏学的第一代传授者。初,伏生传《尚书》,授济南张生,张生授夏侯都尉,都尉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称大夏侯氏《尚书》。胜又传族弟建,称小夏侯氏《尚书》。

【夏侯始昌】

汉代鸿儒,甚为武帝器重,官至太傅。

【夏侯胜】

西汉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少随夏侯始昌学今文《尚书》,称“大夏侯”,常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宣帝立,大将军霍光令他用《尚书》授太后。后因与黄霸同时下狱,在狱中授黄霸《尚书》。遇赦出狱后,任太子太傅。受诏撰《尚书说》、《论语说》。他曾以《尚书》授其侄夏侯建,故《尚书》有大、小夏侯之学。

【夏侯建】

西汉今文尚书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字长卿。东平(今属山东省)人。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今文《尚书》。称“小夏侯”。宣帝时,立为博士。官至太子少傅。著作已佚。清陈乔枞辑有《尚书欧阳夏侯遗说考》,收入《皇清经解续编》。

【夏侯兼】

东平(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汶上县附近)人,夏侯胜之子,夏侯胜世称“大夏侯”,西汉经学家。 夏侯兼传其父所学,官至左曹太中大夫。

【夏侯敬】

庆普的弟子。庆普是西汉经学家、太傅、庆氏《礼》学开创者 [4]  。

【夏侯千秋】

东平(今东平东)人,西汉太子少傅夏侯建之子。西汉时历任少府、太子太傅等职。

【夏侯赏】

西汉夏侯胜的同母兄弟之子,夏侯赏官至梁内史。

【夏侯定国】

东平人。西汉末为豫章太守。

【夏侯尧】

西汉夏侯胜之孙,官至长信少府、司农、鸿胪。

【夏侯蕃】

西汉夏侯胜之曾孙,担任郡守、州牧、长乐少府等官职。

三国曹魏220-265年洛阳

【夏侯惇】

三国魏人,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东郡、陈留、济阴太守、河南尹等职;在曹操出兵征讨之时,夏侯惇总是负责防守后方,曾亲自搬运泥土修太寿陂,鼓励将士种田,发展农业,多有功劳。濡须口之战后,夏侯惇留守居巢,统领26支军队,为魏国东线主帅。曹操对夏侯惇格外亲近,经常邀请他一起乘车外出,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其他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曹丕继位后,夏侯惇被封为大将军,不久病逝。

夏侯渊

三国魏人,夏侯惇族弟。是曹操手下大将,自曹操陈留起兵起,便跟随征伐,历任陈留、颍川太守。官渡之战后,夏侯渊负责粮草补给,保证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后夏侯渊又率兵四处征讨叛乱,破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战功卓著,又随曹操平马超,灭张鲁,又破杨秋、刘雄、梁兴、韩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后夏侯渊督张郃、徐晃等留守汉中,与前来取汉中的刘备大军交战,在定军山为蜀将黄忠所袭,不幸战死。

【夏侯廉】

三国时期人物,魏国人,大将军夏侯惇弟,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因夏侯惇的功勋显著,朝廷封夏侯廉为列侯。

【夏侯充】

三国时期魏将,大将军夏侯惇长子,嗣爵高安乡侯。

【夏侯楙】

字子林,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官员、将领,其妻为曹操之女清河公主。在魏国历任侍中、尚书、安西将军、镇东将军,假节,封列侯。

【夏侯衡】

魏名将夏侯渊长子。娶曹操之弟海阳哀侯的女儿,特别受恩赏宠信。后继承父亲夏侯渊的爵位,之后又转封为安宁亭侯。他死后,儿子夏侯绩继承,为虎贲中郎将,孙子夏侯褒也依序继承。

【夏侯威】

字季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第四子,右将军夏侯霸之弟。夏侯威性格任侠,历荆、兖二州刺史,并与曹丕、曹植等相友善。其时泰山人羊祜,博学能属文,善谈论;夏侯威深异其才,乃以其兄夏侯霸之女嫁于羊祜为妻,後羊祜果成一代名将。

【夏侯惠】

生卒年不详,字稚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臣,文学家,为夏侯渊第六子。

【夏侯和】

字义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名将夏侯渊第七子。三国时期魏臣,魏元帝时任相国左司马、侍郎。咸熙元年(264)魏将钟会灭蜀后反叛,时和正出使成都,抵制钟会。钟会平,封为乡侯。晋朝建立后为光禄勋。

【夏侯尚】

字伯仁,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曹操平定冀州,以为军司马、五官将文学,迁黄门侍郎,随曹彰远征乌桓,得胜归来。与魏文帝曹丕亲近友好,以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拔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江陵击败吴将诸葛瑾,升为荆州牧,封昌陵乡侯。

【夏侯儒】

生卒年不详,字俊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夏侯尚的从弟。官至太仆。

【夏侯献】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历任中领军、领军将军,负责宿卫宫城。魏明帝病危,打算选为辅政大臣,后来改变主意,罢官回家。据说其为驸马夏侯楙与清河公主之子。大将军夏侯惇之孙,魏武帝曹操外孙。

【夏侯骏】

字长容,夏侯渊孙,兖州刺史夏侯威长子,淮南太守夏侯庄兄。与汝南王司马亮、司徒魏舒为姻亲。至少有一子夏侯恒。历任豫州大中正、尚书、少府、安西将军、并州刺史。

【夏侯庄】

字仲容,三国曹魏兖州刺史夏侯威次子,夏侯渊之孙。魏晋时代官员。夏侯庄官至淮南太守,其兄夏侯骏亦官至并州刺史。妻子羊氏是晋景献皇后羊徽瑜的姐姐 。其子夏侯湛官至散骑常侍,是晋代著名文学家,亦是著名美男子。女儿夏侯光姬为西晋琅邪王司马觐的王妃,生晋元帝司马睿。

【夏侯玄】

三国魏人,夏侯霸之侄,夏侯渊之侄孙,夏侯尚之子。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曹爽辅政,玄为爽姑子,任魏征西将军,掌管雍凉州军事。司马懿杀爽,玄亦被废黜。后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谋杀司马师,事泄被杀夷三族。玄规格局度,负一时重望,临斩东市,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夏侯本】

三国魏国人。夏侯尚从孙。魏国朝廷因为夏侯尚功劳大,所以封他的从孙夏侯本为昌陵亭侯,做为他的后人祭祀香火。

【夏侯陟】

三国时魏国人,东平郡太守,荆州刺史刘弘女婿。

【夏侯文宁】

《三国志·魏书》中有记载曾为梁相。

【夏侯令女】

字令女,名不详。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人物。夏侯文宁之女,曹爽弟弟曹文叔之妻。毁容以捍卫与亡夫的感情,被后世诗词传以歌颂。

蜀汉221-263年成都

【夏侯夫人】

蜀车骑将军张飞之妻、后主敬哀皇后之母、魏夏侯渊之弟女。父早亡,时兖、豫大乱,伯父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之。建安五年,时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

【夏侯兰】

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的将领,与赵云同乡。随夏侯惇在博望与刘备军交战时被赵云俘虏。因是同乡,少小相知,而夏侯兰又明于法律,于是推荐他做了刘备军的军正,掌军事刑法。

【夏侯纂】

刘备占领益州后任命夏侯纂担任第一任广汉太守。

【夏侯霸】

夏侯渊之子,在魏官至右将军、征蜀护军,屯住陇西,多次参见对蜀战争。后因司马懿政变,曹爽被杀,夏侯玄被调离,夏侯霸心不自安,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后病逝于蜀国,得到追谥的荣誉。

孙吴222-280年南京

【夏侯嵩】

《水经注卷三十九》、《豫章记》记载永安中任豫章太守 [5-6]  。

晋朝-西晋-265-316年-洛阳

【夏侯徽】

字媛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司马师第一任妻子。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女,母德阳乡主为大司马曹真之妹。夏侯徽与司马师之间,生有五个女儿。追谥为景怀皇后。

【夏侯湛】

晋代散骑常侍。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容颜俊美,曾与潘岳同车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夏侯淳】

字孝冲,谯国(今安徽亳州)人。夏侯渊曾孙,夏侯威之孙,夏侯庄之子,夏侯湛之弟。西晋文学家。夏侯淳曾为弋阳太守,颇有文藻,其作品多数已散失,今存《怀思赋》、《笙赋》、《弹赋》等,多为咏物小品,主要内容是抒写他克己修身、不求闻达的素志。

【夏侯劭】

三国名将夏侯惇曾孙,夏侯廙之子,袭爵高安乡侯。后为西晋关内侯。

【夏侯含】

荆州刺史。

东晋-317-420年-南京

【夏侯光姬】

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之母。小字铜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征西将军夏侯渊曾孙女,兖州刺史夏侯威孙女,淮南太守夏侯庄之女,琅琊恭王司马觐的王妃。

【夏侯宗之】

河南太守、襄阳太守(晋安帝隆安元年在任)   。

【夏侯嘉】

下邳内史 。

【夏侯愔】

乌程令  。

【夏侯览】

穆帝永和三年任日南郡太守,今越南中部地区  。

南北朝-南宋420-479年-南京

【夏侯祖权】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将领。初为安北司马。南郡王刘义宣谋反,率兵五百,从宁朔司马明胤击破徐州刺史徐遗宝。以功封祁阳县子,官至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大明六年,兖州地裂泉涌,二年不已。 其后虏主死,兖州刺史夏侯祖权卒,谥号为“烈”。

【夏侯祖欢】

兖州剌史   。

南梁-502-557年-南京

【夏侯详】

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功臣。早年曾任县令,“治有异绩”,“善于吏事”。历官中领军、南郡大守,参与军国大事。官至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将军、湘州刺史,封丰城县公。他操守廉洁、勤于政事,在湘州颇著声名。今湖南岳麓书院石碑文内有一段记载[梁天监三年,刺史夏侯公讳祥,了义重玄,别构正殿]。

【夏侯亶】

字世龙,谯郡谯县人 。南北朝时期南梁重臣,尚书左仆射夏侯详长子、豫州刺史夏侯夔之兄。夏侯亶为人宽厚有器量,涉猎文史。南齐东昏侯时,累官骁骑将军,辅助萧衍建立南梁,历仕宣城太守、散骑常侍、司州刺史等职,袭封丰城县公。后以中护军之职率军北伐,收复寿阳,积功迁任豫州兼南豫州刺史。任内轻刑薄赋,务农省役,布政施惠,与民休息。

【夏侯夔】

字季龙。谯郡谯县人。南北朝南梁时期名将,尚书左仆射夏侯详次子、豫州刺史夏侯亶之弟。夏侯夔在南齐末年为荆州刺史萧宝融府僚,在萧颖胄、萧衍等西军举义时,与父兄同为西朝臣僚。南梁建立后,历任太子洗马、中书郎、大匠卿、吴兴太守等职。普通七年(526年),出任信武将军、司州刺史。后改为北司州刺史,累官至右卫将军,封保城县侯。自中大通四年(532年)起,接连镇南豫州、豫州,并加使持节、督七州军事。大同四年(538年),夏侯夔在州镇去世,年五十六。获赠侍中、安北将军,谥号“桓”。

南陈-557-589年-南京

【夏侯公韵】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后主陈叔宝后阁舍人。

【夏侯咏】

著有《汉书音》二卷,《四声韵略》十三卷 [12-13]  。

【夏侯曾先】

著有《会稽地志》 。

【夏侯苗】

陈国将领 。

北魏-386-534年-洛阳

【夏侯道迁】

北魏时期大臣。少有志向和节操。齐明帝萧鸾时期,历任前军将军、南谯郡太守、汉中太守。归顺北魏,拜骁骑将军,投靠扬州刺史王肃,斩杀叛将杨灵珍,授使持节、散骑常侍、豫华瀛三州刺史,册封濮阳侯。为政清严,博览书史。熙平二年去世,获赠抚军将军、雍州刺史,谥号为“明”。

【夏侯夬】

字元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北魏时期大臣,雍州刺史夏侯道迁长子。门荫入仕,历任前军将军、镇远将军、南兖州大中正。喜好饮酒,病逝于家中,获赠巨鹿太守。

【夏侯㚟】

夏侯道迁兄长的儿子,位至咸阳太守 [15]  。

【夏侯阳】

著有《夏侯阳算经》。南北朝时代数学家,北魏人。其生活年代不详,《宋史·礼志》载算学祀典,称之为晋代人,清代阮元《畴人传》认为他是隋代人。著算经三卷,名为《夏侯阳算经》。历次版本《算经十书》中都包含这部算经 [16]  。

西魏-535-556年-西安

【夏侯忠】

字洛仁,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西魏北周时期将领,自称东汉伏波将军夏侯惇后代。北魏永熙年间,跟随大丞相高欢,授帐内都督。沙苑之战后,投降西魏。大统三年,平定西夏州叛乱,授都督、行唐县伯。参加河桥之战和邙山之战,迁平东将军、帅都督、行唐县侯,赐姓达符氏,出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汾州刺史、东莱郡公,防备东魏进攻。迁潼州刺史,政绩卓著。转信州刺史,防御南朝进攻。北周建德元年,卒于任上,追赠少司空,谥号为“质”。

隋朝-581-618年-西安

【夏侯伏朗】

学者,曾绘《三礼图》 。

【夏侯端】

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梁朝时期尚书左仆射夏侯详的孙子。在隋朝做大理司直一官。唐高祖微时与相友,大业中讨贼河东,表端为副。端邃数术,密语唐高祖曰:「玉床摇,帝坐不安。晋得岁,真人将兴,安天下之乱者,其在公乎。但上性沈忌,内恶诸李,今金才已诛,次且取公,宜蚤为计。」帝感其言。义师兴,端在河东,吏捕送长安。帝入京师,释囚,引入卧内,擢秘书监。

唐朝-618-907年-西安

【夏侯审】

唐代御史,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夏侯孜】

唐朝时期宰相,驾部郎中夏侯审之子。

【夏侯韶】

唐高宗龙朔至乾封间登进士,吉州刺史 [18]  。

【夏侯绚】

沛国谯人,睦州刺史 [19]  。

【夏侯铦】

给事中,后被玄宗贬至泸州都督。

【夏侯曈】

曈以科名辞学,开敏多才,久游诸侯,常蕴令闻,周知吏理,兼能洁身。见杜牧《夏侯曈除忠武军节度副使薛途除泾阳尉充集贤校理等制》 [20]  。

【夏侯仕戡】

授卿监 。

【夏侯澄】

随郡太守,记载有夏侯澄哭旧主   。

五代十国-后梁907-923年-开封

【夏侯浦】

夏侯峤之父,梁开平中,以明经至棣州录事参军   。

宋朝-北宋960-1127年-开封

【夏侯嘉正】

宋代词赋家。江陵人,太平兴国中进士,著作佐郎,使于巴陵,为《洞庭赋》。

【夏侯冕】

建隆元年登科第   。

【夏侯峤】

字峻极,其先幽州人,后家济州钜野。生于周太祖广顺三年,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年五十二岁。幼好学,弱冠以词赋称。又善鼓琴,淳谨无过。太平兴国初,(公元九七六年)举进士甲科。起家大理评事,通判兴州。累官翰林侍读学士,兼秘书监;又判吏部选事。素好道,留意养身,少患疾病。景德元年,忽中风眩而卒。

【夏侯晟】

尚书驾部员外郎,夏侯峤之子  。

【夏侯彦济】

武陟县尉。见欧阳修和梅尧臣《夏侯彦济武陟尉》、《夏侯彦济武陟主簿》。

【夏侯伟】

雍熙二年(985)以监察御史知兴化军。

【夏侯锡】

江西宜春袁州人。天圣二年(1024)甲子宋郊榜,进士。嘉祐元年(1056)以屯田郎中知兴化军。历任湖南衡州司理参军、江西吉州通判、尚书省工部屯田郎中  。

【夏侯绍】

江西吉安安福人。元丰元年(1078)戊午科解试,举人。

【夏侯公绩】

江西新余分宜人。元丰八年(1085)乙丑科焦韬榜,进士。

【夏侯顯之】

江西吉安吉水人。元祐二年(1087)丁卯科解试,举人。

【夏侯注之】

江西吉安吉水人。元祐二年(1087)丁卯科解试,举人。

【夏侯伋】

江西吉安吉水人。崇宁四年(1105)乙酉科解试,举人。

【夏侯安雅】

江西萍乡人。崇宁四年(1105)乙酉科解试,举人。

【夏侯彧】

广南西路转运使  。

元朝-1206-1368年-北京

【夏侯士章】

江西宜春袁州人。至正二年(1342)壬午陈祖仁榜,进士,教授。

【夏侯霁】

江西吉安吉水人。至正七年(1347)丁亥科乡试,举人。

明朝-1368-1644年-北京

【夏侯泰】

广东东莞人。明英宗天顺间诗人。

【夏侯选】

江西吉安吉水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癸卯科乡试,举人。山东中式教谕 [28]  。

近现代

民国-1912-1949年-南京

【夏侯先】

1884出生,临沂城人。连续两次当选为山东省参议会议员。

共和国1949~北京

【夏侯斌】

江西吉水人。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2月入伍。他历任连政治指导员,干事,县委组织部长,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团政委,纵队组织部副部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河北省军区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干部部部长,北京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等职,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夏侯文】

(1935- ),男,江西省分宜县人。1993年被国家授予为“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并享受国务院及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一级工艺美术家”;2003年授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5年授予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