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是什么意思,化字起名寓意,化五行属什么
化姓渊源名人
拼音:huà,huā
结构:左右
部首:亻
简体笔画:4画
五行所属:水
是否常用:是
起名笔画:4画
五行解释:技术能成功,有才无运,多劳少乐,中年吉祥,晚年劳神。
姓氏起源

起源

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历史名人

化姓古代名人

化狐,上古,生活在距今4800多年前黄帝时期。详细资料见前文“化氏起源”之源头一,也可参考百度百科词条“化狐”。

化益,上古,生活在距今4070年前的尧舜禹时期,势力范围在今山东日照、曲阜地区。详细资料见前文“化氏起源”之源头二,也可参考百度百科词条“化益”。

化氏神妃,南北朝,有化氏被梁武帝于552年册封为“东林郡君”,在严州建德县境内(今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建了一座“宁顺庙”专门供奉,同庙供奉的还有她的公公倪可耕,婆婆陈氏,丈夫倪惇。详细资料见前文“化姓迁徙演变及各地始祖”之一。

化开民,北宋初期,德顺军人,生于1010年前后,甘肃宁夏化姓始迁祖。详细资料见前文“化姓迁徙演变及各地始迁祖”之四。

化嵩,元末明初,生于1340年前后,河南洛阳偃师化姓始迁祖。详细资料见前文“化姓迁徙演变及各地始迁祖”之五。

化晖,明朝,文学家。《辞海》有此记载,其余不详。

化盘,明朝,字标善,行二,爵封武骑尉,甘肃景泰化姓始迁祖。详细资料见前文“化姓迁徙演变及各地始迁祖”之六及百度百科词条“化盘”。

化燮,明朝,援朝将领,韩国化氏始迁祖。详细资料见前文“化姓迁徙演变及各地始迁祖”之八及百度百科词条“化燮”。

化守登,明末,字标吾。甘肃省靖北大芦塘南关人。从军,后任甘肃宁远堡守备。入清后于顺治朝历任陕西兴安镇都司、游击、塘马游击,在平定明朝残余势力中为清王朝屡建功勋。康熙元年随兴安总兵官于奋起入川清剿“西山十三家”。康熙六年任兴国协副将,驻节湖广武昌府兴国州,恤军爱民,兴民戴之,献《荣寿春搜图》,时任南丰知县吴景祉为之作序《恭祝大总戎标翁化老先生老大人荣寿春搜像赞并叙》,以颂其德。康熙十一年夏季康熙帝授公骁骑将军,“累赠三代,皆如公官”,夫人李氏、许氏,俱封诰命夫人。兴民再献画像祝寿,福建漳南道副使冯之图作序《题赠大元戎即封拜标翁化老先生序》。康熙十一年秋冬季转任福建闽安镇副将,驻节协台衙门。康熙十二年署闽安水师副将事游击,是年二月十八日引官兵于竿塘外洋五虎门成功解救被海盗围攻的琉球国进贡清朝使臣。康熙十三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叛乱,公以不屈遭扣押。康熙十五年叛乱平定后,福建提督段应举仍委公闽安水师游击。后再署副将,有“闽中将备绅士军民等恭祝寿轴”为证。康熙二十六年殁于任所。

化效,清朝,甘肃省靖北大芦塘南关人。清道光十三年刊本陈之骥编次《靖远县志》卷四“武举”载:化效,康熙年间武举人。清代武骑尉。

化政远,清朝,字平章,甘肃省靖北锁罕堡人。清雍正锁罕堡营团练千总,清例赠骑都尉。

化可荣,清朝(1679.8.20——1750.8.14),甘肃省静宁州人。课农治生,性多容忍,相传有豪衿某者强赎已种麦地,时青苗出土存许,曲直不较,其避事每如此。年登稀寿,所谓少烦恼者多安乐也。寿七十有二。

化述远,清朝(1683.12.15——1745.3.3),字宪章,甘肃省靖北大芦塘南关人。清雍正芦塘营团练把总,例赠恩骑尉。

化文远,清朝(1684.1.18——1738.7.3),字典章,甘肃省靖北大芦塘南关人。芦塘营游击府掌房,哈密驻防三载。清例赠修职郎。孺人戚氏。

化可师,清朝(1687.11.11——1748.10.23),甘肃省静宁州人。服贾为业,竭力终养。寿六十有二。元配李氏。传云:“耆寿府君,四世耋寿府君之次子,同怀三人暨长侄往来省城中服贾为业,家道小康,尤笃于事亲,椿萱并登八旬,寿而且康,膝下承欢,蒸蒸然也。奈弟侄相继早世,府君昆仲回籍,不事远游,养生送死之外,饶有余赀。昆业于农,仲业于商,不幸府君逝而伯考年迈,同伙者图资本以肥己矣。呜呼,伤哉!当府君之卧床,不肖等幼不经事,汤药未亲尝,饮食未时奉,安知非调剂失宜以致不起也。今不肖辈幸能成立,尽堪自给,追维往事,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虽举三献之祭,厚及椎牛,究何补于罔极之万一云。”

化鹏远,清朝(1692.3.23——1745.8.18),字冲霄,甘肃省靖北大芦塘南关人。清监生兼芦塘营团练把总、千总总催,袭爵骑都尉。恭人武氏。

化武氏,清朝,甘肃省靖北大芦塘南关(今景泰县芦阳镇城关村)人。清道光十三年刊本陈之骥编次《靖远县志》卷四“节妇”载:武氏,芦塘民化鸿远之妻,年十九夫亡,并无子女,誓不再嫁,老事翁姑,苦节五十余载。

化可善,清朝,字体元,甘肃省静宁州人。乾隆甲子科武举人。元配杨氏。《静宁军事志》记载:化可喜【善】,岷州卫人,乾隆九年武举。

化兴廉(1706.10.3——1760.6.29),甘肃省靖北锁罕堡人。字景清,清固原提督属下马关营右司把总、蔡把什湖屯种行营千总。例赠飞骑尉。

化兴家(1708.9.18——1774.10.26),字子齐,甘肃省靖北大芦塘南关人。芦塘营团练千总,袭爵云骑尉。宜人张氏。

化兴朝(1725.10.15——1779.12.13),字国佐,甘肃省靖北锁罕堡人。清陕西延绥镇标右营经制外委把总,靖远协营经制外委把总。例赠骑都尉。

化宇宁(1730.1.22——1781.11.12),字熙占,国学府君,太学生,甘肃省静宁州人。外严内宽,人多亲而惮之。寿五十有二。元配任氏,生子三,长曰维新,次曰作新,三曰日新。生女二,长适郡庠生翟永萃,次适业儒王纯丰。传云:“熙占府君,淳若府君之长子。壮为太学生,生平不嗜酒,然子弟有善饮者辄弗禁,曰‘饮乃禄也’。好陪酒,人话酣则撤饮不复酌。性刚而心和,人触犯遽面折之,移时仍如初。持身不多滋事,随分经营,家道不丰,亦不啬。所典山村,地属隆德乡,人多感其惠。遇凶旱,出粟以济穷乏,按口给食,至有从远乡来者。事闻于县邑,侯邹公扁其闾曰‘谊高周急’。先是,土民聚党劫掠近村,府君募乡壮丁,各持橛把,遮其出没于青龙山庙阁要路,土民闻风而他窜。故我村独恃以无恐,至今乡人以为快谈焉。彼时误以不肖为大器,不令诸务一毫扰其心,年三十余尚不知田亩之多少也。何意蓦然弃世,不肖不士【仕】不农,家道浸日以替。抚今追昔,终天之恨,其胡能一日已乎!”

化高位(1740?——?),字靖公,号首选,别号荩轩,甘肃省靖北锁罕堡人。岁贡生,书斋名“亦一轩”。1760年父亡后且耕且读,1763年至1780年有十八年的军旅生涯。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六日修成景泰县《化室秘藏家谱》,笔法简洁,较好地记载了景泰化氏前八世的家世资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较好的保存了四世祖化守登的功业事迹。据传后举家迁往新疆居住。

化维新(?——?),

化姓近代名人

化民魁,清末(1826.12.2——1898.10.23),甘肃省靖北大芦塘南关人。化氏族长。官居团练千总之职,人称号爷,清赠封武德郎。公生而诚朴,睦和四邻,孝亲敬友,勤于政务,一身正气。同治年间,逆回犯城,率众迎敌,殊死拼搏。首战敌退,再战又捷,孤身追击,丧敌胆魄。身受重创,被枪十二,失血倒地,艰难爬行。路遇清泉,口渴难忍,神人启示:勿要饮水!血流泉边,身向前行,众人救回,终得痊愈!逆贼远遁,城池完好,神奇故事,至今流传!

化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