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_ 来的意思-来字五行属什么-来字取名的寓意-来姓起源、解释、历史名人-起名网-提供新生宝宝起名
来姓渊源名人
拼音:lái,lāi
结构:单一
部首:木
简体笔画:8画
五行所属:火
是否常用:1
繁体字:["來"]
起名笔画:8画
五行解释:晚婚迟得子大吉,出外吉祥,中年多劳,有牢狱之灾,晚年隆昌,不幸之字。
姓氏起源

来姓主要源自:子姓、虞姓、姒姓。

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来姓男孩名字大全
来姓女孩名字大全
历史名人

来姓古代名人

来章,春秋,著名春秋时期齐国人。

来英,春秋,著名春秋时期楚国人。

来歙,东汉,字君叔,东汉初将领,被称为“大信士”与“大勇士”。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六世祖汉,有才力,武帝世,以光禄大夫副楼船将军杨仆,击破南越、朝鲜。父仲,哀帝时为谏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光武甚亲敬之,数共往来长安。建武二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至略阳,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敏,三国,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之后也。著名三国蜀汉大臣,学识为时人所称,官典学校尉。父艳,为汉司空。汉末大乱,敏随姊奔荆州,姊夫黄琬是刘璋祖母之侄,故益州牧刘璋遣迎琬妻,敏遂俱与姊入蜀,常为璋宾客。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尤精于仓、雅训诂,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后主践阼,为虎贲中郎将。丞相亮住汉中,曾言

来军,三国,著名三国蜀汉将领,为姜维参军。

来护儿,南朝(?-618),南陈海陵县令来法敏之子,东汉中郎将来歙十八世孙。年幼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成人。读《诗经》,感叹书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感叹“大丈夫在世当如是。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安能区区久事陇亩!”护儿长大后,将侯景之乱时杀害他伯父的陶武子杀死,首级祭于伯父墓前。后住在长江岸边的白土村。581年,贺若弼驻屯广陵,以来护儿为间谍,因功任大都督。588年,隋朝对陈征战,来护儿因功进位上开府。590年,高智慧乱起,来护儿跟随杨素到浙江攻打高智慧。高智慧沿岸布阵,绵延百里固守。来护儿率数百人敢死队上岸,直接袭击敌阵,击破之。高智慧出逃海上,来护儿追击到泉州。进位大将军、任泉州刺史。高智慧残党盛道延侵犯州境,来护儿进击大破之。跟从蒲山公李宽大破黟州、歙州的汪文进,进封柱国。603年,任瀛州刺史,赐爵位黄县公,受邑三千户,加上柱国,任右御卫将军。。隋炀帝继位后,来护儿再次被诏入朝,百姓闻后,依依不舍,致使来护儿多日未能境,前后上书挽留的人达数百人。隋炀帝对其说

来整,隋朝(?—618),隋将领。广陵人,荣国公、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第六子。,骁勇善战,屡从征讨,所向皆捷。善抚军士,击民军多奏捷。诸敌作歌说

来恒,唐朝(?—678年),江都人,唐高宗年间官至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来恒祖籍南阳新野,为东汉中郎将来歙的十九世孙。高祖来成为北魏新野县侯,后降于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父来护儿是隋朝忠臣,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隋大业十四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弑隋炀帝。来护儿不屈于叛军,被宇文化及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来恒的大哥散骑郎、朝散大夫来楷,二哥果毅郎将、金紫光禄大夫来弘,三哥武贲郎将、右光禄大夫来整。来恒和弟弟来济幸免于难。来济在唐朝曾担任,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封南阳县侯。来恒曾任河南道黜陟使,唐高宗仪凤元年至仪凤三年出任宰相。

来济,隋朝(610年-662年),江都人,生于隋炀帝大业六年,卒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年五十三岁。来恒之弟,来护儿之子。著名唐朝学者,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幼遭家难,流离艰险,而笃志好学,有文词。擢进士。贞观中,为通事舍人。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永徽二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封南阳县侯。帝将以武氏为后,济疏谏,后衔之寻坐褚遂良事贬为庭州刺史,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不介胄而驰入,没于军。济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志》传于世。李世民作有《饯中书侍郎来济,》诗一首

来曜,唐朝,唐朝将军。邠州永寿人。来瑱父。起于卒伍。开元十八年,拜鸿胪卿、同正员、安西副都护,持节碛西节度使,后为右领军大将军、内五十坊等使,曾率军讨伐十姓苏禄,名著西陲。宝应元年赠太子太保。

来瑱,唐朝,邠州永寿人。唐朝名臣,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兼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和观察使。自小重名望气节,慷慨有大志,以忠义闻名。唐玄宗朝武状元,天宝初年“智谋果断、才堪统众”科及第。在平叛安禄山叛乱中战功卓著,被封为颖国公。其父来曜官至右领大将军,太子太保。宦官骠骑大将军兼内侍监程元振与来瑱不和,当初来瑱镇守襄阳时,程元振曾求他办事,遭到拒绝。程元振怀恨在心,唆使王仲升诬其与贼通谋,广德元年正月,被流放播州,流放途中赐死于鄠县,籍没其家。来瑱冤死,藩镇无不痛恨元振。杜甫有诗曰

来之邵,北宋,字德高。著名北宋朝大臣。

来子时,宋朝,字以中;河南鄢陵人。著名宋朝官吏。

来廷绍,南宋,字继先、号平山,原籍在河南鄢陵县,为萧山长河来氏之祖。绍兴二十年六月生于江西袁州。廷绍……“幼负奇才,忠愤激烈”,常念祖宗之耻未雪,时时不忘中原的河南故都,故自号思洛子,但壮志未酬而身先死。

来宗道,明朝,明朝政治人物,东阁大学士,入阁为相。字子繇,明浙江萧山人。,来宗道与黄立极是同年进士,累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天启七年,以本官兼内阁大学士,预机务。来宗道官礼部时,为阉党崔呈秀父请恤典,中有“在天之灵”语。崇祯元年,来宗道晋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1628年五月初,李国普上疏乞归返乡后,大学士来宗道出任首辅。来宗道和魏党也有说不明道不清的关系,他为人圆滑,但在那非黑即白的时代,官场自然容他不得。在魏忠贤时代,他与另一位内阁大学士杨景辰出任过《三朝要典》的副总裁,而到崇祯帝要毁该书时,他也举双手赞成。他对东林一案的平反,态度不是很积极。他曾笑着对编修倪元璐说

来天球,明朝(1458~1536),字伯韶,号两山,浙江萧山人。自幼好学不倦,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中举人,孝宗弘治三年成进士,累官至陕西按察使,进阶资政大夫。处事尚实,弘治九年任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时,亲赴山西吕梁地区指挥黄河漕运。调任刑部广东司、江西司员外郎、山西佥事。在任期间,执法公正敢与宦官刘瑾相抗。但在陕西按察副使任上,曾带兵16000余,协同四川督抚洪钟,镇压义军,并生擒义军首领蓝五等18人。入川一个月,天球冲冒瘴气,致使手脚病痹,遂上书乞归。后筑室于吴越两山之间,额名“两山”,耕读终身。

来斯行,明朝(1567~1634),字道之,号马湖,一号槎庵,浙江萧山人,来宗道之弟。来斯行自幼聪明过人,5岁时,他的叔祖来两嵩出上联:“马尾千条线,”嘱他对下联。斯行略一思索,随口答道:“鸡冠一朵花。”两嵩听了十分高兴地说:“这孩子才思敏捷,志存高远,将来是我们来氏族中的大器!”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中举,次年成进士,一度宦海风顺,累官至福建右布政使。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来斯行以司马郎监军辽海,整饬津门(今天津)。这时,正逢白莲教起义,斯行与子燕禧发兵镇压,攻克山东邹、滕两县。燕禧还生擒白教首领徐鸿儒,献俘于阙下。主要著作有《经史典奥》和《槎庵小乘》。《经史典奥》67卷,是一部供人引用经史原文句的工具书。《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是编于经取《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周礼》,于史取《史记》、前后《汉书》,各摘其字句,标题于前,而以经史原文及注释列于后,盖以备词章采择之用。《槎庵小乘》41卷,系史料笔记。

来知德,明朝(1525-1604),明夔州府梁山县人,理学家,专研《易经》。,字矣鲜,别号瞿塘。自中举后即隐居万县求溪山中,达30年,生活于“不庐不扇,忘食忘忧”的状态中,著有《省觉录》《省事录》《理学辨疑》等,尤以《周易集注》十六卷更为著名,来知德著此书先后经29年,成为易学研究中重要著作,甚至有“来氏易”之说。神宗万历二十七年,完成《易经集注》一书。万历三十年,被特授翰林院侍读。死后建来子嗣,皇帝御赐“崛起真儒”匾额,以褒其贤。

来燕禧,明朝,明万历年间贵州坐营游击将军、来斯行次子。

来五魁,明朝,字德祥;萧山长河人。著名明朝太医院医士,孝子。

来周,明朝,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

来端蒙,明朝,萧山长河人。著名明朝抗倭英雄,萧山来氏第十三代孙。

来复,明朝,字阳仲,号阳伯、耦园主人;,陕西三原人。著名明朝大臣,诗人。

来集之,明末清初,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名容,号集之,字元成,浙江萧山人。明崇祯十二年南京国子监贡生。崇祯十三年进士。曾任安庆府推官、兵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等职。左良玉掳掠烧杀无辜时,正值任安庆府推官,曾前往劝阻。弘光朝、马士英欲招为门下,固辞不就。入清后隐居不仕。康熙七年,被推荐应博学鸿儒科,仍隐居不出。隐居时潜心著述,因傍依倘湖,人称倘湖先生。一生著述较多,有《读易隅通》、《易图亲见》、《春秋志在》、《倘湖文案》、《倘湖诗全》、《南行偶笔》、《南行载笔》等。戏剧作品有杂剧《两纱》和《秋风三叠》等。

来鸿缙,清朝,萧山长河人。著名清朝诗人。

来汉,西汉,任光禄大夫。

来历,东汉,来歙曾孙,东汉时征羌侯。

来忠,三国,来敏之子,三国时任姜维参军。

来俊臣,唐朝,左台御史中丞

来嶷,字德山,幼有奇节,兼资文武。既与皓义举,邵陵王承制,除步兵校尉、秦郡太守,封永宁县侯。及皓败,并兄弟子侄遇害者十六人。子法敏,逃免,仕陈为海陵令。隋朝大将、荣国公来护儿祖父。

来鹏,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咸通间,才名籍甚。举进士,屡试落第。乾符五年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长安后,鹏避游荆襄。曾作七律《寒食山馆书情》,以遣羁旅愁怀,当时传为佳作。后南归,中和中客死扬州。鹏诗思清丽,然怀才不遇,辗转飘泊,故其诗多写羁旅之思、落魄之感,间有愤世嫉俗之作。《全唐诗》存其诗二十九首。来鹏的作品有诗集一卷,但今已不传。

来姓近代名人

来伟良(1882-1968),男,字醉樵,萧山长河人,国民党中将。自幼就读私塾,后考入杭州府中学堂追求新知,因见清廷腐败,便萌发从军报国之心。1904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又入浙江炮工学校工兵将校科。1909年,调升浙江陆军混成旅工程营右队队官,旋升该营管带。是年秋季,参加辛亥革命,率领工程营士兵起义,光复杭州。1912年,调任浙江陆军步兵第四团团长,驻军抗、嘉、湖地区。是年参加讨伐袁世凯之役,出防安徽、广东一带,阻止皖省叛军侵浙。8月充浙江步兵第一旅旅长。1918年调浙江外海水上警察厅任厅长。,1926年冬响应北伐,率水警起义,与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作战,并会同国民革命东路军从闽入浙,光复温州、宁波。1929年1月,任南京政府国军编遣委员会副科长。1929年4月,调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交通处少将副处长。1931年,任军政部交通机械厂少将厂长。1942年4月,在重庆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至年终限龄除役。1968年1月7日病故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