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_ 植的意思-植字五行属什么-植字取名的寓意-植姓起源、解释、历史名人-起名网-提供新生宝宝起名
植姓渊源名人
拼音:zhí
结构:左右
部首:木
简体笔画:12画
五行所属:木
是否常用:1
起名笔画:12画
五行解释:一生重义守信,名利双收,中年吉祥,晚年隆昌,幸福之字。
姓氏起源

植( Zh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七十九位的姓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 0.05%。植姓源起于古时越国,古越国在今浙江中南部一带,其得姓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即繁衍滋长于该地。植姓在四川、广西、安徽、台湾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其主要分布于广东之新兴、阳春、三水、顺德、怀集、花都、封开,四川之汉源,广西之柳江、陆川,安徽之淮南,台湾等地。植姓也是日本姓氏。

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植姓男孩名字大全
植姓女孩名字大全
历史名人

植廷晓(?~公年元 971),东莞人(今广东东莞)。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将领。

植轩(生卒年待考),明朝官吏,曾任文昌知县。

植以进(生卒年待考),广东开建人。著名明朝孝子。文盲。家贫,居于山中。父早没,事母极孝。

植敏槐(生卒年待考),字穉青;四川邛州人(今四川邛崃)。清朝学者、教育家。清顺治八年举人。战乱之后,郡内书籍尽毁,以家藏《礼记存要》一书,教授诸生,达二十余年。筑室白鹤山南,学者称鹤山先生。

植尧兰(生卒年待考),广西怀集人(今广东怀集)。清光绪十六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名。

植久安(公元 1902~?年待考),四川邛崃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毕业,中央军校校尉班第三期毕业。参加过著名的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炮兵团排、连长,第十八军炮兵团副营长,江防军总指挥部炮兵指挥所副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镇江炮台要塞副指挥,长江中下游江防总指挥部岸防炮团少将团长。

1944 年,植久安因对倭战事失利而被撤职,后调任成都中央军校炮兵科上校兵器教官,炮兵科上校附员。1948 年,植久安辞职,返乡定居。

植峻岭(生卒年待考),四川邛崃人。黄埔军校第十期步校毕业。

植登超(生卒年待考),四川邛崃人。黄埔军校第二十三期步校毕业。

植启芬(1925~1948年),又名茜军,今怀集县永固镇宿安乡宿峡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0年进怀集中学(现怀集一中,怀集中学前身)读书,受中共党员甘文绍等教师的启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逐渐成为与中共党组织有密切联系的学生运动骨干之一,先后组织学生反对国民党军一五六师驻怀集留守处官兵无理殴打和扣押怀集中学生的大罢课的斗争活动。

植晓颜,男,(1927~1946.7),系洪泽仁和金汤大队(现淮安市洪泽区超群村)人。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在灵壁县朝阳集因战牺牲。 [2] 

大塘“植氏村”编辑 播报

三水大塘永平居委会土塘下村在唐朝时开始建村,距今上千年,村民均为植姓。广东、广西两地多数植姓村庄或宗族都源自此处,据粗略统计,从土塘下村直接或间接分支出去的村达 300 个,每年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中、后这三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各地前来土塘下村祭祖的车马云集。

始祖建村至今逾千年

近日,记者在当地人的引领下来到村里,植氏宗祠位于村中央,宗祠规模不大,只有主殿和一配殿,可容纳百人同时聚会。主殿两侧的墙壁上挂着广东、广西两地赠送的锦旗、明镜,上面写着各地植氏认祖归宗的题词。一位村干部向记者介绍,“广东、广西两地多数植姓的村子都源于此村。”今年 71 岁的老人植殿彬正在打理刚收获的花生,停下手中活计,老人兴致勃勃的向记者介绍:土塘下村原叫草塘下村,建于唐代。当年,植氏的始祖元真公从中原南迁到现在的土塘下村定居,繁衍子孙,到现在已有上千年历史。“也有一种说法是几百年前,因受邻居犯案牵连,植氏祖先从清远迁徙而来。”历史上,因为避战乱、任官职、经商、从军、教书,植氏村民不断向外拓展。据粗略统计,从土塘下村直接或间接分支出去的村达 300 个,仅广东省怀集、封开等地就有好几万人。三水区乐平的蚺蛇村与芦苞的黄岗村也是从该村分支出来的植氏亲系,目前三水区植姓的常住人口有 1300 多人。植氏历史上功名最显赫,最受子孙敬仰的非五世祖植庭晓莫属。他是植氏的五世祖,授南汉都统招讨大将军,与宋兵力战尽忠,殉职后只是剩下一副盔甲,当朝皇帝追加封赏其家乡附近方圆一箭之地墓地,称为“将军甲”。记者看到墓地上并列三座墓,居中的是植庭晓,而始祖元真公在侧方,可见将军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

宗亲聚首日场面壮观

每年的“寒食节”是土塘下村的大日子,因为其他地方的植氏子孙都会赶来与“植氏村”村民团聚,其中不乏上了年纪的老人。植殿彬回忆说,“为参加盛会,路途遥远的会派来十多个代表,附近的有几十上百人来参加。”那个时候,车辆云集,人声鼎沸,车子从祠堂前一直停到外面的公路上,场面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