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_ 司的意思-司字五行属什么-司字取名的寓意-司姓起源、解释、历史名人-起名网-提供新生宝宝起名
司姓渊源名人
拼音:sī
结构:右上包围
部首:口
简体笔画:5画
五行所属:金
是否常用:1
起名笔画:5画
五行解释:妻贤子贵,天赐福禄,一生清雅荣贵,成功隆昌。
姓氏起源

司姓,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姓源繁复,不可一论。相传神农时司怪主卜,其后称司氏。夏朝国君称夏后氏,夏商“司”“后”通,其后有以司(后)为氏者。春秋时,郑国有司臣,其家族为司氏。 春秋时,晋国叔虎手下有卿士司臣(官名),其后为司氏。复姓司马、司空等,因历史原因,其后裔亦有改为单姓司者。

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司姓男孩名字大全
司姓女孩名字大全
历史名人

古代

司臣

春秋时期郑国人,士。前563年联手尉氏等发动西宫之难,杀子驷、子国、子耳,劫持国君郑简公,事败亡宋。前558年,郑人索取叛变余党,宋司城子罕认为其有才能而放走了他,鲁国季武子将其安置在卞地(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

司齐(?~前558)

司臣子,前563年随父发动西宫之难,前558年,司城子罕遣送郑国,被杀。

司蕃

三国时期魏国人。初为桓范的下属,后经担任洛阳城东南平昌门守将。249年高平陵之变,晋宣帝司马懿发动兵变封锁全城,桓范向司蕃诈称有诏,开平昌门投奔曹爽,司蕃追之不及,遂避侧。后诣鸿胪自首。事见《魏略》。

司超

司超(904-974),大名元城人,五代后期、北宋初期将领。曾任舒州团练、防御使,统领水军,屡次参战,师出有功。《宋史》评其“频战以清淮海,其忠诚勇果,率有可尚者焉”,并有传。

司文睿

司超之孙,为三班奉职。

司居敬

元朝时恩县(今河北、鲁西北一带)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司允德

字执中,元朝时东阿人。自幼失父,伺侯母亲以孝见称。他勤奋读书,由太学生累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母卒筑庐墓侧守孝,有鸣鹤百余只,翔舞上空,久而始去。后立瑞鹤亭于墓侧,以资纪念。

司良辅

代州人,元代儒学正,笃学敦行,高隐不仕,家居教授程朱之学,为一方敬仰的学者。

司五教

字敬先,内黄人,笃学有志行。明崇祯时为城固县令,十六年冬流寇入侵,司五教激部众坚守。后城破,为贼所擒,厉声骂贼,宁死不降,被害。《明史》有传。

司守谦

字益甫,人亦称司川伯,明代兴国州宣化里(今湖北阳新县)人。《兴国州志》称其“天才超逸,下笔万言”。不幸早折,诗文散失,唯代表作《训蒙骈句》存世,成为蒙学经典,刊于《蓉城仙馆丛书》。

司九经

字圣典,宁夏人。清朝将军,官至宣化总兵。一辈子骑马打仗,征川、滇、塞北及西藏,为朝廷平定边疆,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受人赞扬。

司昌龄

字静山(1726-?),贡生,高平石末村人,清学者。其祖为御史,其父司九经曾受业于陈文贞相国之门。司昌龄从小受儒学熏陶,乐善 古。少年时,他曾受业于丹阳名士丁苍恒先生,成年后,潜心著述,至老不倦,二十年足迹不入城市。雍正末年,本地官员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辞不赴试,家里藏书万卷,学富四方,高平学者多拜其为师。纂述凡数百卷,计有《十一史精华》、《古学精华》、《泫文备征》、《紫峰集》、《泫志拾遗》等书。县令曾聘请其主编县志,因年老而婉言谢绝,但其所著《泫志拾遗》多为后来修志者所采纳。归安名士沈树德与之情趣相投,共好古文,交往很深,沈树德曾感叹说“余不遇昌龄,谁知余者,昌龄不遇余亦谁知昌龄也”。

近代

司增勤:男,1961年生,硕士学历,高级会计师。

司惠国:字耕人,1959年1月生,辽宁大连人。历任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任、东方书谱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

司中峰(1916-2003),山东省邹县西下店区望云村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村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姓氏始祖编辑 播报

司臣。或为得姓始祖。

史籍记载编辑 播报

《通志·氏族略》:【郑人名】 司氏,郑司臣之后。宋朝有司超,为防御使。望出顿丘。

《姓氏考略》:【司】神农时有司怪,主卜。见《元命苞》。春秋时郑有大夫司成。(按:实误记,应为司臣,士。)见《左传》。一云,司马、司徒、司寇、司城等姓,或有改为单姓。望出顿丘。

《姓解》:【司氏】《左传》有郑大夫司臣。(按:司臣应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