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_ 鲍的意思-鲍字五行属什么-鲍字取名的寓意-鲍姓起源、解释、历史名人-起名网-提供新生宝宝起名
鲍姓渊源名人
拼音:bào
结构:左右
部首:鱼
简体笔画:13画
五行所属:水
是否常用:1
繁体字:["鮑"]
起名笔画:16画
五行解释:
姓氏起源

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2位。鲍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八位,人口约有六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3%左右。

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鲍姓男孩名字大全
鲍姓女孩名字大全
历史名人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因齐乱,随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任命他为相,他辞谢,保举管仲。后来齐国经管改革,日渐富强,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的首霸。

鲍敬言:中国两晋之际思想家。 生平事迹不详, 仅在葛洪(284年~364年)所著《抱朴子·诘鲍篇》中有零星资料,推知大约生活于葛洪同时或稍前。鲍敬言“好老庄之书,治剧辩之言”,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君论。

鲍宣

鲍宣

鲍宣:渤海高城(也就是今河北省盐山东南)人,西汉大臣。好学明经,举孝廉为郎,官至司隶。常上书谏争,其言少而文多实。曾批评西汉末年“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鲍永:上党屯留人,汉初大臣。更始时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封为中阳侯。汉光武时出任鲁郡太守,封关内侯。后又出任司隶校尉,东海相、兖州牧等。

鲍昱:上党屯留人,东汉大臣。任汝南太守时,因郡多陂池,岁岁决坏,他征发民工,用石头建造水门,拦泄得法,民以殷富。迁司徒,又代牟融为太尉。

鲍恢:扶风(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官吏。光武时,被鲍永辟为都官从事,抗直不避权贵。帝告诫贵戚,当敛手以避二鲍。

鲍信:泰山人,东汉末官吏。任骑都尉,避董卓之乱,引兵回乡,旋为济北相,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后为黄巾军所杀。其子鲍勋刚直守正,曹丕时拜侍御史,出为右中郎将。

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李白曾把鲍照比作“凤与麟”,杜甫形容李白的诗歌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长于乐府诗,最有名的有杂言乐府《拟行路难》18首,五言乐府《代出蓟北门行》、《代白头吟》等。这些诗作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自己沉沦下寮的愤懑和不平。艺术上能吸收民歌的精华,刚健清新,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当时歌功颂德的庙堂诗以及游山玩水、谈玄理、慕神仙的时代风尚迥然不同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著有《鲍参军集》。

鲍靓:晋代道教徒。字太玄,东海人,或云陈留人,或云东海陈留人,或云上党人。汉司徒鲍宣之后。据《晋书》等记载,5岁时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子,9岁坠井死。”父母寻访得李氏,推问,果符其说。靓兼学道教和儒典,明天文、《河图》、《洛书》。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广东南海太守。曾入海遇风,煮白石充饥。曾与许谧往还。曾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为许迈、葛洪之师,葛洪之岳父。享年百余岁。或云年过七十而尸解。或云后还丹阳,卒葬于召子冈。或云于罗浮山得道。

鲍姑

鲍姑

鲍姑:名潜光(约309-363),上党(今山西省长治)人,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之女,医家葛洪之妻。鲍姑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家。

鲍防(722--790),字子慎,唐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人,唐代大臣。玄宗时进士,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大历初为浙东节度使薛兼训从事,官尚书郎。五年(770)入朝为职方员外郎。累迁至河东节度使。德宗朝,历京畿、福建、江西观察使、礼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以工部尚书致仕。所至皆有政绩。工诗,喜将针砭时弊入诗。在浙东时,为越州诗坛盟主,与严维等联唱,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与谢良辅全称“鲍谢”。

鲍溶: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鲍超:字春亭,后改字春霆,四川省夔州(今奉节)人,行伍出身,清朝湘军将领。曾救曾国藩于安徽祁门脱险,旋升提督。所部号“霆军”,为湘军主力。

鲍慎由:处州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北宋学者。哲宗时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曾从王安石、苏轼学,为文汪洋闳肆,诗尤高妙。有《夷白堂小集》。

鲍琢,宋宣和年间,领军进讨卢进。 [9] 

鲍象贤(1496-1568),字复之,号思庵,明朝时歙人(今安徽歙县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选授御史,出为湖广佥事,部署江防,以获盗功升云南副使,兵备监安,累任至右副都御史,嘉靖三十年巡抚云南,嘉靖三十二年升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不久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寻又罢官家居,嘉靖四十三年四月以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嘉靖四十四年七月进兵部左侍郎,至隆庆二年(1568)正月三十日卒于家。年七十三岁,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

鲍承先:明末清初应州(今山西省应县)人,初为明将,曾任参将。后降后金,曾献离间计,使崇祯误杀清之大患袁崇焕。后又建汉军八旗,他隶正红旗,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

鲍廷博: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

鲍守业:(约1625~1695),字承勋,旌德县俞村乡合锦人。木刻家。鲍守业擅长雕刻人物,刻有长洲(今江苏吴县)钱谷(磬室)绘图本《杂剧新编》。 [8] 

鲍国安: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凭借在《三国演义》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中国电视“飞天”,“金鹰”男主角双奖。

鲍起静:亚洲电视合约女艺员,是香港著名女演员,已故国语电影明星及前无线电视艺员鲍方的第二女儿,其弟是首位华裔得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的鲍德熹。鲍起静早年在长城电影公司当演员,1979年开始加入丽的电视,她在亚洲电视演出多部电视剧,亦主持下午资讯节目《下午茶》。2009年,鲍起静凭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出色表演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鲍鹏山:男,1963年3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民革成员。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申请支边,至青海教育学院(即今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数十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出版《寂寞圣哲》、《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先秦诸子十二讲》、《说孔子》、《中国文学史品读》等十余部著作。

鲍元:山东宁阳人,祖籍山西长治。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全国殡葬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环球殡葬报总编。环球殡葬研究所所长,殡葬学创始人,人民网签约摄影师。有多项建议被国家采纳。其中,“公民火化应该政府买单”的建议,已经被国家民政部采纳,成为当前“惠民殡葬政策”的核心部分在全国推广。著作有大型画册《天堂揽胜》《星耀中华》,是国家殡葬业规格最高、资料最全的国家级公开出版物。

鲍俊: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州区山场村)人,晚清著名诗人、书画家,被誉为“清代广东才子”,生于1797年,卒于1851年。

鲍少游:广东省香山(今中山)人,画家。生于1892年,毕业于日本西京美术大学研究院,回国后于1928年与夫人曾丽铨在香港创办丽精美术学院,1978年成功举行丽精美术学院创院50周年师生画展,1985年病逝于香港。

鲍廷干:山东冠县人,青年时代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东北局最高法院院长,后受冲击,平反后担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于九十年代病故,终年80余岁。

鲍君甫:广东中山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打入敌特机关的情报人员,1929-1931年间,在上海敌特机关中为我党中央特科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先后营救过我党许多重要领导人如周恩来、陈赓、任弼时等,文革期间受迫害,于1969年因病去世,终年68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平反,给予了正确的评价。

鲍氏将军

鲍氏将军(2张)

鲍先志(1911-1988),湖北省麻城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12月30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77岁。

鲍启祥(1913-1967),河南省商城县人。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4月20日逝世,终年54岁。

鲍奇辰(1916-——),山东省临清县人。1935年在本村小学教书,1937年考入山东省政府济宁乡村服务人员训练处。“七·七”事变后,被分配到乡村宣传抗日。1938年入陕北公学2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鲍元恺(1944—),世界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57年至196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学习长笛和作曲,1962年至196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苏夏、江定仙、陈培勋、杨儒怀和段平泰学习作曲和作曲理论。1973年起在天津音乐学院任教,并先后在台湾南华大学、天津师大和南开大学任兼职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任特聘教授、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天津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音乐研究》编委、金钟奖音乐作品评委。是首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5年获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12年获厦门大学最高奖“南强奖”。鲍元恺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清唱剧、舞剧、歌曲、影视音乐和儿童音乐。1991-2001十年间,他以西方音乐形式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系列《中国风》(Rhapsody of China),已在亚洲、东西欧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40个国家与地区上演,多次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年音乐会和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的演出曲目。鲍元恺作有六部交响曲:《纪念》(2004)、《台湾音画》(1996 / 2000 / 2006)、《京剧》(2006)、《厦门》(2008)、《禹王》(2009)、《燕赵》(2012)以及童声合唱套曲《四季》(1980)、《景颇童谣》 鲍元恺从教三十余年,在海峡两岸亲传弟子百余人。

鲍岳桥,1967年4月4日出生。杭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1993年5月进入希望电脑公司,开始从事UCDOS的开发工作,同年10月发布UCDOS 3.0,1994年到1997年先后主持开发UCDOS 3.1-UCDOS 7.0及UCWIN Gold 1.0,1998年初离开北京电脑公司,与简晶等人组建了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现为北京联众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