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_ 甘的意思-甘字五行属什么-甘字取名的寓意-甘姓起源、解释、历史名人-起名网-提供新生宝宝起名
甘姓渊源名人
拼音:gān
结构:单一
部首:甘
简体笔画:5画
五行所属:木
是否常用:1
起名笔画:5画
五行解释:一生多巧智,中年多灾,晚年隆昌,名利双收,豪爽之字。
姓氏起源

甘姓,中国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居第245位,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遍及祖国南北。今山东郓城、安徽宿松、安徽太湖、上海嘉定、江西丰城、江西萍乡市(莲花县、湘东区、芦溪县,上栗县)、余干县(玉亭镇锞子岭、洪家嘴乡甘家村)、南丰县、金溪、崇仁、高安、南昌,广西玉林、梧州、贵港、北海、柳州、平南、百色,湖北浠水、麻城、红安、峨边,四川泸州、合江、邻水,贵州遵义、毕节、兴义,湖南汨罗和湖南湘阴月湾村、常德、衡阳祁东县,福建海澄县"路边甘"(今漳州市龙海市东园镇、屏南、惠安、仙游,广东新兴、顺德、紫金、五华 ,云南陇川、河口,河南南召、光山甚至北京,河北景县,河北南宫市甘狼冢村,河北藁城西马村,山东平邑、龙口,内蒙古乌海,温州洞头,东北吉林,山西太原,甘肃兰州等地均有分布,其中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甘家岭村最为集中。汉族、壮族、傣族、彝族、土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满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

查看更多姓氏起源
甘姓男孩名字大全
甘姓女孩名字大全
历史名人

甘盘:生卒年不详,中国商朝名臣。

甘盘初为商王小乙大臣,在小乙六年受命教导小乙的继承人武丁。是为“帝师”身份“。武丁继位后,封甘盘为卿士,为主要辅佐大臣之一,称他”旧学“,从此甘姓以”旧学“为堂号。据史书记载:「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孔安国传:「高宗(武丁)即位,甘盘佐之,后有傅说」。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小乙六年,命世子武丁居于河,学于甘盘。武丁即位后,「居殷,命卿士甘盘」。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一说是齐国人),中国著名天文学家。

甘茂:战国时期秦国左相、齐国上卿。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先后为秦国平定汉中,攻取宜阳。后来,遭到向寿、公孙奭等人的谗言诋毁,在进攻魏国时投向了齐国,在齐国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305年),为齐国出使楚国。

甘罗:战国时期著名小神童,楚国下蔡(今安徽省凤台)人。出身于当时秦国的名门,是秦武王左相甘茂的孙子,年12岁事秦相吕不韦从政,做事胸有成竹,善于言辩,为秦国使于赵国,赵王不但躬亲郊迎,而且在甘罗的伶牙俐齿之下,心甘情愿地割五城以事秦。结果,未费一兵一卒而净得五城。甘罗回到秦国之后,就被高拜为上卿,为后世留下了这么一段充满著传奇意味的故事。

甘英(生卒年不详),字崇兰,东汉人。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他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经条支(今伊拉克境内)、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等诸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但未能到达他的目的地大秦。

《后汉书·西域传·安息传》记载: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安息国是汉朝与大秦交易的中转点,将汉朝的丝与丝织品与大秦交易,从中获取垄断的暴利。也许是考虑到若汉朝直接开通了与大秦的商路会损害其垄断利益,于是安息人没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经叙利亚的陆路,而是备陈渡海的艰难:“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又以传说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此语一出,即使甘英在西海却步返还,最终未能到达大秦,但甘英却是史书所载第一个到达波斯湾的中国人,他的这一行程丰富了当时汉朝对中亚的认识,是中西方交流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页。

有学者指出,安息船人所说的“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的,很可能即是希腊神话中以歌声迷惑水手的塞壬女妖。在《晋书·四夷传·西戎传附大秦国传》中有略为不同的记载:

汉时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其国。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怀。若汉使不恋父母妻子者可入。”英不能渡。

甘英出身于内陆,回国后甚至报告海水不可饮用:“途经大海,海水咸苦不可食。”(《晋书》)也许正是因为对海上航行知之甚少,甘英才相信了安息船人对航海危险的夸张描述,止步于安息。

甘延寿:字君况,后汉时北地郁郅人。少善骑射,入羽林郎,又为期门,以材力获宠,升辽东太守。元帝时,出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者,延寿与副校尉陈汤进军康居,斩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卒谥壮。

甘宁:字兴霸。三国时临江人。先依刘表,后归吴。陈计于孙权,先取黄祖,尽获其士众。又从周瑜破曹操,攻曹仁,拜西陵太守。曹操出濡须,宁为前都督,衔枚出破敌,敌惊退。时称江表虎臣,官至折冲将军。

甘战(?—569年),字伯武,东晋时代江西丰城人。万寿宫西山十二真君之一。以孝行闻名乡里。遭时乱离,隐居草泽,不求闻达。因慕神仙之术,闻许逊能行孝悌大法,除害利物,遂登门拜为弟子。曾斩杀大蛟。相传许逊上升时,赐他金丹,后归丰城,继续传道,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正月七日,驾麟车,乘云而去。政和二年,封为“精行真人”。

甘泳:字泳之,宋朝江西崇仁人,读书不拘绳尺,尤精于诗。他作了一首长诗,有1400字,随事起义,随义链句,在古时是绝无仅有的。他的诗风也很奇特,与众不同。著有《东溪集》。

甘从矩:字方平,南唐丹阳人(今江苏南京丹阳镇),南唐征南将军,为江西丰城甘氏始祖。丹阳甘氏出身中下级武官,首领为甘从矩,“乾宁四年(897),甘从矩南下进取江西 [2]  ,迫使钟传、危全讽归属南吴。天复二年(902),杨行密受封吴王。吴王拜甘从矩为吴国开疆大臣,功晋征南将军,食邑丰城骊塘 (今丰城市秀市镇潘桥水库库区内),爵丰城伯。天祐五年(908),功成名就的甘从矩退归骊塘。献家财田园以济民苦,建宝福、云岩、隆福三寺行施桑梓,时为世人称颂。武义元年(919),吴王杨隆演敕文,加封甘从矩为“富城开国伯”。宋建隆二年(961)南唐李中主迁南都于南昌,其臣有甘从矩者,与其他大小臣工一样率领部属投入了这次西迁南都的移民运动。元代文学家、史学家揭傒斯两次提到这件事。

甘凤池:江苏江宁人,清代著名武术家,生卒年不详。先后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内外家拳,善导引之术。江湖人称「江南大侠」,著有『花拳总讲法』。据清人王友亮着『甘凤池小传』说,他年八十余,终于乡。

甘渭汉(1908-1986),湖南省平江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平江游击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十、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4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甘思和(1915-1988),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10月26日逝世,终年73岁。

甘祖昌(1905-1986),江西省莲花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莲花县独立团军需处处长。湘鄂川黔兵工厂总务科代科长、红6军团团供给处主任。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120师旅供给部副部长、部长,西北野战军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参加了运城、宜川、扶□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6年在家乡去世,享年81岁。

甘泗淇,原名姜凤威,号炳坤,宁乡县十都月山楠竹山(今黄材镇八渡水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

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4年2月,甘四淇病逝于北京,终年61岁。

甘力田(又名甘觉彪)1911年生于湘阴石塘月湾村白水江畔,师从李丽久、刘百川等,主习轻功、散打。曾回湘阴与同乡年轻人在田间比试,四五十人奈他不何。能飞檐走壁,在封闭房间中为人打不着。又腿功了得,能脚踢石磨十几米远。 从国术馆出来后,甘力田曾在卧龙镖局走镖,被誉为“潇湘第一镖”。黄埔军校武冈分校武术总教官。

1941年12月,甘力田参加了著名的新墙河战役,用大刀砍杀了13个日本兵。将三个日本兵引至地窖中。在地窖里,日本兵的枪发挥不了作用,这三个日本兵全都成了甘力田的刀下鬼。 [3] 

研究考证

1、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夏朝时,有诸侯国甘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其君主家族在亡国后散居各地,以原封国名为姓,成为甘姓的一支。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据《姓纂》、《姓谱》所载:“甘,武丁臣甘盘之后。”商朝时,高宗武丁曾就学于甘盘,后武丁为商王,遂用甘盘为相。甘盘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为姓,遂成甘姓。

3、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武王同姓,于畿内为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罗”。即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畿内为诸侯王,其中有封于甘地者,称甘伯。后有甘伯恒公,其后代亦为甘姓。这一支甘氏,最初的发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内。当时所谓的王畿,是指以陕西长安为中心的四周之地。根据考证,陕西省鄠县的西南,当时就是以甘为名,因此,陕西鄠县一带,一向就认为是甘氏的发源地, 跟每一个甘姓人的关系,都极为深长。

4、出自春秋时甘国昭公之子带,其后人以甘为氏。